|
原帖由 我是QYX 于 2007-12-20 13:43 发表 1 ^7 r w9 j+ _0 X' Z- f
因为它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曲线,还有其它办法可以让圆延路经拉伸呢?? 3 a3 b6 |% o5 o
: H8 F& }# G/ T将cad版本升至2007,扫掠6 m' ?1 Q; p" S% Z
http://www.askcad.com/bbs/thread-13428-1-24.html, r6 @9 ~' P6 `% B9 z3 s
3 N+ g. @- F: M, k O( u. e/ i0 O
; m# u4 M5 f1 s& P0 ~: S$ A- B
: _4 U% \! {: M8 {- Y2 @4 j4 ^2 A三维实体速成最简单入门法[第48集]
3 d8 `* d7 ? G( i5 I. ?; {& t3 ^1 J t0 X0 a. J/ k
& F9 p$ j1 \7 [: R$ a9 x" r一、布尔运算之“找回失落的空间”
% {# U# [5 q: V0 G8 w& x, p O( S二、布尔运算之“砍断残余的尾巴”
8 L+ h/ o8 d+ i; a( t8 n三、就“样条曲线”与“二维多段线”简要说一点& Q8 x! y: q* H) Z5 S: {) Z5 m+ k
1、“样条曲线”是空间曲线,而“二维多段线”是平面曲线,这个要注意一下,通常不容易看出有什么利害冲突,但有时不清楚这个区别就会出现“卡壳”的情况。比如说,在轴测图中用这两种工具画相似的封闭曲线时,如果是打开“捕捉”的话,“样条曲线”上的控制点,可以会被“捕捉”移到另一个位置上,因为是从一个方位画图的,肉眼感觉不出有什么明显变化的,结果这条“样条曲线”的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如果这时想提取面域,毫无疑问,必然失败!
; ?8 K+ l$ n" n) Z2、上一点中的“多段线”前面强调“二维”是有相当重要意义的,不能用一个“多段线”来泛指,因为CAD中还有“三维多段线”,顾名思义,后者则和“样条曲线”一样是空间曲线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三维多段线”只能是折线,即不能有圆弧在里面。1 E! |, Y; O5 J+ M8 F, a2 V0 V
3、“二维多段线”、“三维多段线”都可以拟合成样条曲线的,不过在CAD三维实体中,把“三维多段线”都可拟合成样条曲线意义就小了,因为是一条空间曲线,即不能用它做面域,也不能用了作拉伸的路径。
' s: D$ u# ]' }; Z, `4、为了让“样条曲线”在三维实体中有用武之地,通常用它来画线,提取面域。这里再强调一下,因为纯粹的“空间曲线”在三维实体中无立足之地,所以用“样条曲线”画线时,应当在视图中,在建模初期画线,就是说把“样条曲线”限制成“平面曲线”。5 A, f& [% H$ t# A9 t# O$ B
5、在建模时,“样条曲线”通常用来画曲线,然后与其它线结合,修剪后提取面域;另外也用来作为拉伸的“路径”。不管如何,这两种情况都是说要成“平面曲线”这种形式,不允许在空间中自己弯曲。
: L, x' Y, S( X/ {6、画“样条曲线”通常做法是,画出大致形状,然后主要调整控制点来调整其形状。可以也有新学CAD的朋友感觉画“样条曲线”不顺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样条曲线”不是画完就完了,当画完线后,系统要求调整“起点”和“终点”的切线方向,因为这里有个后续的动作,和其它命令皆不一样,所以有一些朋友不清楚这里为什么,甚至认为“样条曲线”这个命令有毛病。$ A; o& k) @5 Y* z d, r ^+ ]' ?
7、画“样条曲线”时最好是关闭“捕捉”功能,便于控制。, ?* f# c. I4 K
8、平面上封闭的一条样条曲线[无自交],则可以直接旋转和拉伸成实体,不必再提取面域。6 G0 t5 ~4 q" E: D& }* b* o- D
9、CAD2006中,实体拉伸的路径可是样条曲线,但注意只能是“样条曲线”呈“平面曲线”这种形式,不允许在空间中自己弯曲。对于需要在空间弯曲的情况,则可考虑一段一段地拉伸,然后接合而成。3 ~3 A0 ]2 p+ n+ O! m7 y
* q$ c7 K E( S7 _5 p
: U! k, h# l/ }# B0 r/ {* Q* f- z) z' P P
/ p F. |( }( s |, J2 k7 Y; w
x, J* ~: B! N, v! `
9 e. S, V8 A9 Y4 C/ m8 H" p. Z7 F7 D7 }: S Y8 J: R$ `" t
! S2 G x% R1 [3 F
) t3 x+ Z& u* t6 @% O
& R. V$ O: b: e, Q# v( F
1 \1 O8 a. H" A
% w- d/ y8 \5 c# H3 @3 P
* e* I/ r. x0 W, s7 W# O8 C3 R1 l
三维实体速成最简单入门法[第63集]4 L$ \0 X' s2 F4 a% i, {* K
2 [, H" T3 c3 B. T" [一、一、花边的小缸: I y( D; d' F9 T
二、放样小练习
% l4 j- ~. L' O3 u0 F n3 q7 A前面提到“等高线放样”,这种方法的适合场合相当多。“等高线”是虽然是彼此平行的,但不是平行的情况同样也可以放样,下面就进行一个“环形”分布的放样练习。
3 }. M0 L% B7 v8 E" Z2 K三、“润手霜”小瓶
+ g, E: s; [- m2 o3 J; s四、鼠标
) j/ Q3 g7 x' Q) [& f3 T$ ]& |在cad2006中,拉伸虽然可以沿样条曲线进行,但曲线仅限于“平面型”,而cad2008则有本质提高,是沿一条空间曲线进行的。空间曲线复杂时,经常失败. c" W @! h; k; ]' i4 a" K
/ U6 f+ ]4 g8 U7 X- @% L: h2 y: j
) Z- d! o8 l' y
三维实体速成最简单入门法[第66集]
1 }5 G' ^# r8 d, z% o3 m! b9 J4 ^- g6 M; P
这集主要说说“凸痕”的制作,这类的物体数不胜数。
6 v: d' V8 m% s7 B一、上集提到些基础知识,这里再说说“对象特性”的运用,说说多个对象共性的利用话题。
! n/ p; x: N4 a1 O二、上集中的编钟的画法,可看作是一种小套路。具体是,在原物体上比例复制一个稍大一点的物体,再比例复制一个稍小一点的物体,其中稍大的物体是是产生“凸痕”的原材料,然后通过另画实体与之交集[或干涉集]就得到凸痕,虽然这里的结果可能还是一块饼;而稍小的物体的作用是最后差集用,也就代替了抽壳的作用。
. v" G( K) x, c5 C3 g, y; {物体表面有凸起(或凹陷)的条痕的模型非常多,当物体表面是弯曲时,要直接制作条痕显得比较困难,当从构思上把问题转换到“布尔运算”,仿佛就没什么难度了,只是具体的过程可能有些繁琐。提练一下,这就是制作“物体表面上凸起(或凹陷)的条痕”的一个办法,这种方法值得向新上手朋友们推荐
" W \) j7 T& [. Z& U. R. i下面再作一小例《瓶》。
G' U2 l- X5 W三、下面根据“凸痕”的制作,讲点小套路。
3 I6 C. A* T' F9 V2 [9 Z) s四、“凸痕”的制作重点在于了解其原理,然后举一反三。下面作个小例,画一个水壶
) P$ |& X. h+ i P" d制作背带时,扫掠失败,样条曲线太复杂了。把样条曲线切短点,还是失败,可以再短点。分段进行扫掠,然后并集
" w9 e, m% s- K$ n$ Y( ^$ w6 e* [/ N
[ 本帖最后由 truezx 于 2007-12-20 14:3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