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9-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V0 p9 ]+ J3 X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Y- D9 r M4 _6 Z( u~~~~~~~~~~~~~~~~~~~~~~
; ?5 T& o1 m; f
! Z! a. L% i& _8 w7 a自05年10月21日以来,Z先生在本论坛"羊拉屎,哩哩啦啦"写了好几个月的,"置顶"、"精华"8 c+ a V: S1 ^
大作,终于有了准备结束之意了,我曾对他的文章说过:是浅薄无物,而又错误百出,谬论连篇的
) R# Z* M: j9 F8 H. \, s, }话,人们大多不赞成我的意见,而我,因为在没有看到他有结束之意,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
. \5 s: c8 z! x, Q"高招,绝活"之前,未敢把话说的过早,现在人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可以知道这一池子水,# R& }: i7 M* m. f/ D# v3 d
到底有多深了.原来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啊?!
4 u( Y+ ] s) b' p" {) wZ先生的大作,提出了"清晰、准确、高效"三个"原则",对此,我既表示赞同,又表示疑惑,因为
* |4 Y6 {% a2 c3 e4 R他自己似乎在这三件事上,说了许多错话,叫人怎么相信他啊?* v' H! y2 ?4 T, q, F
关于准确,我对它已经谈的够多的了,不过直到前面发表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短文' Z6 G/ P6 @1 I( C: T
里,我才彻底地在理论上说请了这个问题:他以为3000,就是3000,就不应该是2999.97的"理想", ~& ^7 H5 [: G& x) f) A
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如果你测量的数据正好就是你输入的数据,那么有可能3000,就是:
2 A* w" j/ I" v% t' P$ _3000.0000但是只要你测量的数据不是由你直接输入的,而是经过计算机计算的那就完全可能
% p# z/ T9 T4 W$ C; W出现,本应为3000,变成2999.997的情况,因为不管你输入数据的时候是以什么数输入的(即,9 s, H/ f6 e! v* y
不管它是整数还是实数),计算机都已经一律变成了实型数,并且是以浮点法计算的,(也就是
( j" A! {& q5 D! j- r精确计算法,或者说近似计算法),因此,它的结果也就只能是近似值,这是凭你再有什么权威," ^8 {- n- [1 C- c3 X
再有什么"人气",也无济于事,无可奈何的.9 w+ }- W: e1 C4 w t
S# p% R+ U3 w f4 y& b* j
关于高效,我已经说过,一个搞建筑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时不用专业软件,自己又不定3 I' S+ a! X* H3 N6 `! _, P
制AutoCAD的话,绝无高效可言!可以设想一下:在建筑设计中,上来就要碰到的画轴线的问题,2 ], Z3 Q' K8 H+ q, z( Z
如果不用任何专业软件,对每条轴线都一次性地全部画上圆圈,标出轴线号,难道是可以想象的$ o1 T7 k' V+ r9 q# I: v
吗?还有在墙面上开门窗,并且同时插入门窗图块,同时编写好门窗号,这样的问题,如果不使用
/ ~( m: X$ k: r0 C7 [2 v R专业软件,是那么很容易的事吗?只有那些只做装修的朋友,不用画轴线,也不用标轴线,还不
4 N; F9 b7 W# v用开门窗,因为他们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做设计,别人已经为他们画好了轴线,开好了门窗了.
7 D. G. a; F% N* @! r我猜Z先生也是一个这样的伙计!其它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也都是要依靠专业软件去解决的.
0 r7 D |2 V* D- ^$ T这里也不想再多说了.他口口声声厌烦"定制",其实他自己也是在定制的,如定制线型,线宽,1 @; u% c5 T! [ d+ s) D7 }
定制标注格式,定制单位,定制文字格式等等,等等,只不过他并不自觉,不懂得那就是"定制"
1 p* R2 g: V9 i* D- A$ F' m0 E5 G罢了,否则不是在自己骂自己吗?
/ R0 v% w4 v- [
# Y7 o; ~/ b+ F2 `: |6 L( I有人还会说:他说"清晰"总没错吧?是的,他说的"清晰、准确、高效",三个要求都没错,问题是! o+ Q# K" o5 ?7 k
他自己是怎么做的.
# O5 F& n2 {+ ?' v4 Y我没看到他传上什么图来,好象无从说起,我也是为查找一句话的出处,重新阅读了他的大作,4 }1 z y8 g. J1 D
突然看出了他的做法,这真是:
7 z' d5 a3 P0 Y. [8 S. y"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 v- I" w( k; k& F
我们可以从他定制(其实他也在做着"定制",只不过他不自觉)的样式中看出来.他的"清晰"也+ V8 B6 N8 r( k! z9 N* v; A2 B
是不存在的!他在谈到"线宽"一节的时候曾说,他是这样设置的:# _" d2 o' I/ I/ z
"我们的线宽可以用0.13\0.25\0.4这种粗细规格。如果我们是不按照比例打印A3规格,这( w' v4 k: k$ D
时候线宽设置要比按比例的小一号0.09\0.15\0.3,这样才能使小图看上去清晰分明。"
- x, x$ R4 ^8 ~6 ~ K. H他不是说,人家"天正"不符合建筑设计画图的原则吗?其实建筑设计并没有提出过什么单独的) W! E8 P6 l$ q( i
"画图的原则",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被先生言传身教,要自己培养画图的仔细、严谨的作风,
# o D2 i5 x# r: S7 A: I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按照国家制图标准来画,他Z先生既然这么重视建筑设计画图的原则,那么
, Z8 h1 j, v" A) @5 w他就应该知道国家标准,了解国家标准,遵守国家标准了吧?然而上面所引用的他的线宽设置,) C2 q9 r6 v: |* [7 z2 m% m, `5 M$ j
就分明不符合国家标准!
$ {# J5 t: S2 y! O, o& B( {; K+ K
6 f9 M1 v, z! f! O$ V. k( C请看,国标《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50001-2001)》中,第3.0.1条规定:
% M: ^* x" @4 h/ A( w2 r"图线的宽度b,从下列线宽系列中选取:2.0,1.4,1.0,0.7,0.5,0.35mm.
; [8 ?7 S) H1 B每个图样,应根据复杂程度与比例大小,先选定基本线宽b,) M4 z7 `! Q6 | B3 [) H- I6 Q- @
其余两种线宽则应分别为:0.5b和0.25b,组成线宽组,各种线宽组已列在表3.0.1中.1 r4 m% `: [" i8 |3 q6 [
可知,要想达到"清晰"二字的要求,就必须粗细线分明,按国标的规定,在一组线宽组中的线宽
; V- |2 l$ b. b9 i3 b6 b& _比应该能达到:b/0.5b/0.25b$ S4 Z, e" ^- U; X; h$ b% Y% q( a( S
而他所列出的线宽组,显然不符合表3.0.1中的任何一组.达不到上述规定的线宽比的.
0 i# R/ l, j4 `' I: s V2 [$ J* v! @- C表3.0.1中除列出了线宽组外,还有小号字的"注",也是我们应当遵守的,特录于下:1 I' ~" y! ~1 G/ M- o
"注:1.需要微缩的图纸,不宜采用0.18mm及更细的线宽.
+ N; ~: f! M& b1 v, K( `8 |2.同一张图纸内,各不同线宽中的细线,可统一采用较细的线宽组的细线."$ U: M$ s: O1 n6 ~
1 X% @3 w6 q( D3 ^# v N# E5 H. S现在几乎所有设计院的所有正规图纸中,一般都要求:图纸要缩微保存,因此采用0.09和0.134 |6 M" e$ n \
这两种规格,甚至0.18都是不恰当的.至于他所谓"不按照比例打印A3规格",其实很简单,画图、( u0 {5 E' E' C8 T' @; V: L6 Z6 w' Z
打印都应按正常情况设置线宽,而"不按照比例打印A3规格"的,那就特殊缩小了打,就可以了,
' f1 L. X( m; [4 A$ c ?, g" _干吗还要在定制时单独为它设置线宽呢? C3 r0 v2 |0 K2 j) N1 s* d) z; @
' B) \' f* R/ F7 v* h
那么,这样的设置是"清晰分明"的吗?否!5 A9 C7 I: D9 V
事实上等于和小于0.18的线宽,在晒蓝图的时候就是很难看得清的,因而是模糊的,作施工图' K* G: y- @& m. N+ k
时,都是忌讳使用的,所以国家标准要加以限制,而他这两个系列中的0.09和0.13都是不符合 B% q" b' C7 O( @. D/ `
"清晰"的要求的.这样的图纸晒出来,肯定会遭到施工单位的普遍不满,因而也就根本谈不到' y" q X) V& Z5 L( d+ G, }4 D
什么"清晰"的.
. p) [4 X1 y' x4 @更何况图纸大多是需要缩微保存的,因此即使是0.18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故而不必去谈更
& n! g& H1 U: g9 [; {; y细的线宽了!9 v3 S/ d% k9 s" C, Q
) c- ~0 O5 }, k; c1 S1 W
有人会说,那人家Z先生,就为了"清晰"就要这样设,不可以吗?如果真的他只是自己这样设置,% W/ A$ J3 ^( M
不是在此大肆宣扬,自然不与别人相关,那也似乎不无不可,但是他在这样的"公众场合"发表,
3 h" G0 _2 s6 b& b( N+ Q, O这样的显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却又要向大众推荐的东西,发表之前似乎就已获得"置顶"、5 M$ C. k6 K3 t- H
"精华"的显赫位置的,却又是态度如此不慎重的文章,显然是误人子弟的,害人非浅的!
- x8 ]3 a. L$ J& i+ I"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9 d4 o+ {% G9 b( [, o9 W
总的说,他的这个设置是"粗的不粗,细的太细",又怎么会有"清晰"可言呢?
7 @8 ]4 B: G, P5 A6 n) v
( T1 b% U! }/ H+ P0 K可能有人会说,国标是对其它专业说的,不是对建筑专业说的,或者有人还会说,国标只是对: V+ ^! q% K T O
手工画图说的,不是对计算机画图说的,这些都是不对的,前面引用的标准,即" H' ^+ [7 K$ O* h; M% c. h
《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50001-2001)》中就有规定,
' ? h- q$ X* e2 P" Q M请看,第1.0.3条明确规定:
3 q" P+ p* Z o/ q9 r"1.0.3.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制图方式绘制的图样:
; M5 c# v; ?4 V7 q( _% x1. 手工制图;
% l' K) W6 P: F: t; h2 x, x2. 计算机制图;- `* R, t# Z3 _8 o
第1.0.4条又规定:+ L+ Q0 h! Q# { t% }9 I
"1.0.4 本标准适用于各专业下列工程图:
: M; Z7 ~* a, T% g9 B1.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各阶段设计图,竣工图;2 @# e2 g5 s: U) Q
2.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总平面的实测图;
+ Q; u2 X& R; @! ~ R2 |. o8 O3. 通用设计图、标准设计图.". f f3 @$ Z/ v {7 |- P7 z* V- l
注意:"各专业",当然包括建筑专业!+ ]) Q: k E$ H' @! P6 N
" j$ _# G6 @' M4 K7 d3 }5 l* l一个自以为懂得国家规范、标准的人,原来自己根本不遵守!
* ]; W. p6 M4 {5 M$ H0 y一个自吹很讲究"清晰、准确、高效"的人,原来是既不"清晰",又不懂得"准确",更不知道要9 h; ~; O- v% k( `; u
怎样才能"高效"的!大家说,这样的人是不是"误人子弟"、是不是"欺世盗名"啊?" g# c& E: [: p: s$ ]9 k2 B9 K* ?" r
他那篇洋洋洒洒的大作,其实在关键点上大部分都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只要稍微较点真,( c; g; Y/ A' h6 U0 e! {
都会发现,他的那篇大作,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检验的,十分拙劣的文章.+ \8 o9 C* x" a Q# o7 r
他的文章除了提出"清晰、准确、高效"三个空洞的口号外,是既不清晰,也不准确,更谈不到, R o" c& N% H1 M3 C0 d) Z
高效的!就是说,这三样,他一样儿也不占!, Q/ c, C7 b. n# j- t$ z8 c0 h
象这样的谬论连篇的文章,还要"出书"!不要让人"笑掉大牙"!这样的"书"一出来,不是宋丹丹6 d1 V6 g- Y7 e3 S
的《月子》那才"相当"怪呢!5 s$ y" O1 n0 z+ K# `
8 v) V$ ^/ c& J, {; `/ t) a好了,笑话少说,我既然否定了Z先生关于线宽的设定,那么总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7 |! L9 E! L* n t9 d4 B究竟应该怎样设置线宽才是正确的呢?啊,这里又要说了:别再说什么"AutoCAD
6 } M, a% i" }: ?无对错"了!我在Z先生的大作中,至少已经挑出五条以上的"大虫子"了,, b& r) w6 Z( h& A2 ?
除了上述关于线宽比的规定之外,再请看上面引述的国标中,第3.0.5条的规定:
: K1 Z5 I& e/ n% ["相互平行的图线,其间隙不宜小于其中的粗线宽度,且不宜小于0.7mm."
2 L# N, ]" z. L! q& v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国标规定的线宽组了:
4 J! o; c+ R+ y/ s我们假定通常的出图比例为1:100,而绘图比例永远是1:1.
$ b: E; U0 S" U2 A( M0 \, D9 N! z当我们在北方地区工作时,或者我们为北方地区的工程做设计时,由于当地砖墙厚度通常都# k+ K) I; u* j6 ^2 `
大于等于240mm,在图面上就显示为240个绘图单位,而线宽就可以取0.7mm,即70个绘图单位,
, G3 m# Q" p8 p* b即使按照加粗的墙线以外缘定位,那么240 减去两倍的线宽,还有140,足以满足规定.如果
/ C/ S9 I% _: [( Y# l6 d# a按照加粗的墙线以中线定位的话线宽取1.0mm,即100个绘图单位,那么中间的间隙宽度也有, n. k: o% m) g8 }6 m
140.
5 ]" ?5 g. H6 ^& Q: J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还是取粗线的线宽b,为:0.7mm.线宽组就取:0.7/0.35/0.18.* Z( D7 b6 j; `; t* `* m1 W# h
而当我们在南方地区工作,或我们是为南方地区的工程做设计时,墙厚通常为:180mm,用与% c" `* `6 | O- {% m
前述相同的方法计算,如果按照加粗的墙线以外缘定位,我们取粗线线宽b,为:0.6mm.那么
* N: E1 p' @$ A2 W! o7 K180 减去两倍的线宽,还有60,正好间隙等于粗线线宽,这样一来我们取线宽组为:
: G$ \$ C8 X- p6 S! y/ Z% K/ r0.6/0.35/0.18也还勉强过的去.如果按照加粗的墙线以中线定位,我们取粗线线宽b,就可以% J& k& Z$ A* g" f$ Y) i: \3 A
取:0.7mm.线宽组就取:0.7/0.35/0.18.3 z- q) ? P+ X" p, B, D5 R* c8 ]
只有这样设置的线宽才是"清晰"的,才是让人放心的.$ ~. O% ^5 i5 d+ W
' R" Y: }% L. y" E3 W# d6 @* k7 Q到这里,我们可以说,这个有关线宽设置的问题总算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了.这里我们并没有1 q) b9 `- |6 O- T$ r$ J. O
讨论线宽是随层设置好,还是随画图的过程,直接对所画的线设置好.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吧.' f& r# o0 Y) C
9 N2 F3 ?5 j- r+ f2 s对于象"线宽"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也是不可大意的.什么叫"严谨"?就是我们对每一件
7 j- v1 b( {& m8 f2 b工作,哪怕是很细小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象Z先生那样随随便便一说,似乎没问题,其实: Q" T; B7 r) ]; m/ O' R/ O1 m" p2 n
是大有问题的.
8 M( \5 B' q g# d' `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