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设计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论坛新手常用操作帮助系统等待验证的用户请看获取社区币方法的说明新注册会员必读(必修)
楼主: cad

[经验] 三言两语——话布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页面设置好后的界面:
+ ?: `* ~7 X2 l* h4 V1 }2 X( i0 o& c;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7 u# w( Q) p0 }+ ]+ y; R" I, E, Q- u' Y我这里的图框插入没有作成块,因为是属于一个文件一张图纸的情况,作成块根本没用,反正如果要修改图框中文字的话总要编辑一次,是不是块都无所谓,如果做成也块的话编辑时调用的是“在位编辑”命令,反而不如直接编辑来得方便。
, A! Q' V4 o) U' _$ F1 K) O8 t. @7 C3 h1 B5 h
设好的布局里没有视口,用的时候再建,很灵活。: M0 n! V( l- |5 H, w/ @
5 A8 k. g& J8 p( ^8 o) T
另外,如果你没有打印机,就随便找一个打印机驱动程序装上去,没关系的,到打印时再替换,不过这样是有点麻烦,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0 R( d4 R6 R+ G6 w+ |; W! ~& b
/ j' q' T; A+ j  d: j# q你还可以预先把你可能用到的几种打印机都按上面的设置过程进行设置,存成不同的.pc3文件,在打印时按需选择。
2 V! T  a5 L; r/ q% f' B6 O* C
; g- n* @' @5 _% w$ h经常有人提出是不是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一次设好后不论打印时是什么打印机都不需要再设,……,或者,在准备出图时临时更改打印机,可以一次性把所有的图纸都改过来,……不知道。
, A) b  f$ ]* k不知“发布”功能可不可以,亦或AutoCAD的图纸集功能可以解决,应该是可以,因为发布功能和图纸集功能可以进行图形的多选。没有做深入研究(因为从没有想也没有用批处理的方式打过图),不敢妄说,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发表一下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页面设置好后的布局界面:
1 {! X0 [  K1 A. |, k7 N' I0 h0 w3 R9 t6 s" o& z  `, Q) q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利用布局出图# }! ^9 ?- Q! ?( L. W+ C  u0 B2 `
0 w3 X# @5 V% _  V9 ^  u
步骤:1 X* x* y! S2 |
1、首先在模型空间里绘制图形& I$ c, `) t$ A( P# {
举例图形,已经全部画好了,实际上不必如此,后面有说明。
+ Y' v9 Q9 R. Q! q, b- u8 c4 X! M( O' O2 V$ h
这是模型空间里的图形: / Z/ }3 D$ x3 n. b
; t6 D' v0 N8 M+ 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2、切换到图纸空间 % p. D% A* |- Z: v% S

8 n# C" f; N. R/ R(别问我怎么切换啊)6 ~- H4 `! Q; |' V- L
这里要说明一下,首先你自己要确定好在一个布局中放几个图形,这里我计划放三个主图形,两个是大样图,主图在什么位置,大样图在什么位置,以及他们大概的区域,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考虑文字、尺寸标注及符号的位置。
! S4 o+ p& s, l" \4 t* u' w* @2 g+ |) B8 _* c: |( ^! M
这是规划好的区域: 3 ?8 Y. B4 Z0 {+ s; u

: k) u% g2 {4 [8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3、用“Mview”命令建视口
6 ?5 u8 {, M, k1 E+ C. _0 @8 h4 X4 f# w2 o" n7 a7 `" ?+ a( s
先建主图——立面图的视口,输入“MV”回车后左键拉出视口边框(默认是显示全部图形的),双击视口内部激活,使用缩放命令或鼠标滚轮调整视口内图形为立面图,使之充满视口,从而确定图中大小是我所要的(可以利用视口本身的边框来构图),然后用显示视口比例命令“Vpscale”点选视口边框查看此时视口比例,接近1:X,一般比例要取整,所以我们设为1:25,可以点选视口边框,按Ctrl+1打开特性工具栏,在“自定义比例”中输入1/25。
; \! L& E. D- o# C# g0 a$ d8 V4 u) @+ m5 m  V
还有一种方法是:视口激活后,输入缩放命令“Z”,回车然后输入“1/25XP”,当然最好还是要查询一下视口比例,否则你怎么知道输入多大的比例合适呢? 9 u- \' u# T0 ?$ F! [+ f- P5 }
+ ~" N5 y( H1 {2 S3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4、同样,建立主图——剖面图及平面图的视口,并调整各自视口内图形为相应的平面图、立面图。5 f( [7 ]! x; u
见下图:
: v" @% b0 V' Q' ]6 G
( k- `- M3 l"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5、建大样图的视口
- J; O2 N( ^3 l8 |# k, _7 `
0 m. m5 Z5 b1 ]) f同理,建大样图的视口,按前述方法调整视口比例为1:5。
5 |  K: H* H( u6 e
- o# H, g' ~2 F大样图直接利用原剖面图生成,不需要另外画出或从剖面图拷出放到一边,这样修改剖面图时其结果就可以直接在大样图中反映出来。0 ?8 Q: ^: N1 @5 x3 w
大样图的圆形视口,是利用“Mview”命令中的“对象”选项将预先画出的圆转化而成的。我这里是想保留打印后的圆形边框,所以采取此种方式,倒不是说大样图一定要这样做,其实完全可以跟前边一样。0 d( O) S. w5 Y, b* j$ C" O( j
; W+ M% i8 M+ h6 W: B) J$ X. ]  e
注:
* Z( L; f+ ~) e视口建立并调整好大小位置后,不需要再动时就锁定,可以点选视口边框,按右键并在右键菜单里选择“显示锁定”——“是”。
  _) a. k) m  W! D3 y% h另外,此时在模型空间里的图形也就不要再随便移动位置了,否则视口里的图形就跑了,所以一开始你就应考虑好各个图形的位置,遵循“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的原则,当然你可以随便放了,只是这样一是规矩,二是建视口时平移图形使之上下左右对齐要方便,不至于乱七八糟。4 Z1 P* t. f- V. q  a& e# i
4 Z/ P8 j8 Q* [0 F, Q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6、标注尺寸及注释,添加符号等,完成图纸2 k0 [6 c3 O+ a6 U0 y8 ~6 n+ I; o
( O9 _5 \1 {' F
完成的图纸见下图:
5 z) P& B1 S6 T' N, ?5 H" p' j! }5 {; 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 L( u) S: a) S& `& l4 S首先,强调一点,实际操作时以上步骤是相互穿插进行的,也就是边画图边建视口边调整边标注,可以很随意,不要太机械。
3 Q# C3 e  F0 O8 I6 k4 t" @4 H9 a7 ^# m5 a- a* _0 W6 n, n
建立视口遵循从主图到副图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 G% ?( v% Q2 k$ Z

5 W* G1 ^9 l) B关于视口在布局中的大小,亦即视口边框的大小,虽然可以灵活设置,想开多大就开多大,但比较好的方式则是通过视口边框来构图,以起到边界和限制的作用,达到任意裁减和拼接图形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视口边框的大小就不能随意了,要正好包容你想要的那部分图形,使不想要的图形不显示,而不论图形本身是一个整体还是各自独立的。关于这一点,还可参看一下后面视口的应用一段。. @+ D0 P" \" B# p( Q- N

8 i5 @9 ^! X! P3 U% ?* D视口层应单独设置,我这里放置在“DefPoints”图层,这是AutoCAD自带的,具有不打印功能,正好利用,你也可以放置在任何其它的层中,随便了。+ v6 V8 T2 i6 s' `
/ o: m3 O% B6 {4 J
对于AutoCAD2006,常用比例可以预先设好,用的时候直接选就可以了,十分方便,见下图。
, p# r1 p! x' Q
8 w  h" y) ]% ?7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视口的应用& e$ ?& y/ S0 O) v9 i

; H% O  l7 I# j5 J3 n以下应用有些谈不上正规,也许不算什么,只是找点感觉。0 ~9 A" F% U! `; L( S& H6 D
( J: A* Z5 ?$ {+ `% E
1、作放大图, Q! U9 K. n8 R2 D0 V; Z6 p
可以说,这是利用布局出图最实用的一个功能。上面的例子中已经包含了做大样图的内容,强调一下,大样图应利用原图通过视口边界直接生成,否则就体现不了视口的功能了,换句话说用布局出图就没什么意思了。  M; g2 Z0 Y+ W
  m" ^0 i" P& H$ v) |  Y+ Y
2、隐藏对象$ V& }( p; s5 ^1 d( \; x
这是利用图层工具栏中的“在当前视口中冻结”的功能,达到隐藏对象的目的。当然,首先你要激活欲冻结对象的视口,然后选择欲冻结对象,再点击“在当前视口中冻结”。- H+ ~4 B' E9 W; \5 `. o, S: o

& t& w& P; }4 n" k3、旋转图形% M- o5 Q/ G% o( B6 D: p2 [$ R6 ~
利用“ucs”命令,调整图形的角度,最后用“plan”命令恢复原位。
& L8 y6 a4 z/ b; F- M这个功能网上有许多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一找。   Q; Y5 Z% z& M0 d9 p

( q6 j: e9 l3 A* ?4、裁减对象/ I: W6 h2 C7 ]# p1 l  {0 i
关于这一点,属于个人理解,可以参看上面模型空间里的图形那一张图片,在模型空间里,地面线、楼板线及顶棚线拉的很长,根本没考虑整齐,因为用不着,这样画的时候可以很随意,到图纸空间里的时候,就用视口边界进行裁减,反正视口外的图形是看不见的,由此在模型空间画图完全可以不那么规矩,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
1 a) \' {% [% _, Z7 W' m  P( i" s! w3 i% Q3 s  J
5、排列图形! ~, n+ V9 g5 ?3 w* b' S+ ]
下面的图中,在模型空间是一个整体,在图纸空间中该图形被几个并列的视口处理,以便适合布局。
( ^7 h4 f/ z, C. _此功能起到放大图形的作用。2 W% @; B& }2 C' [; a
2 L& b! N3 R- v0 \. E* J: C
见下图:! X- e" R5 r% g5 b& {
左边模型空间图形——整个剖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 r& Z* J$ C+ o& \2 O右边图纸空间图形——其中的紫红色为视口边界,显示局部排列的效果。+ j  ^/ f; K1 W& F# Y6 z$ q; @
, k! M+ y1 I6 l)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6、拼接图形) p- D' ^+ Z% y/ `: u; k, x
上面的处理仅仅是在视口中对视图进行简单的平移,只显示需要的部位,不需要的部分被挡在视口之外,并不要求完整和精确,如果要求完整和精确对位的话,则要使用下面的命令。
! j4 d2 c$ e- R0 D1 g' G$ _. Q: ~1 j
3 ~3 G% }1 R) D% a; x: a7 P! {可以利用同步调整视口命令——“Vpsync”(需要安装AutoCAD Express Tools后才可用),以一个视口为主视口,调整其它视口,使其它视口中的图形与主视口中的图形完美地对接起来,这对于诸如加长图分开打印、地形图的衔接等等非常有用,效果好极了。2 ?( U  r: d+ W1 G- p4 \2 F

- ~- s0 q  u0 K% Y. l! m) _! o见下图。 3 Y# I- m! o$ W% ~/ S, H3 H
7 h7 e+ k- m1 Y9 c7 T6 a: U1 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S9 T; L4 t( J: R( x8 O" |

; R6 V3 _0 `9 ^( N! [实际上,这个命令的操作结果是使不同视口中的视图位置重合在一起、且比例相同(如果不同的话),相当于是同一个视图。- C7 Q7 M7 o* t+ l
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求相邻视口的边框是重合的,否则的话,相邻视口之间的图形还是会被视口遮挡的。
( c) ~2 L& L! f) d: D% m: W: Y  T" i
& B4 j* E# E8 E; R, J, A* d见下图。
+ G  I! g( A- Z
2 v) F0 w/ K6 Q( d3 s& Y" 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结束语
4 T5 |( s( g1 r; M1 T8 ~- ?% |) k
' @* W8 W9 Q  ]( Q" e本来,写这篇帖子缘起于前一段时间在其他论坛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布局使用的帖子,其中在谈到标注的时候,采用的还是模型空间的那一套,而且把如何换算全局比例及字高还讲了一大通,既然使用布局,反而还要像在模型空间里那样标注,真搞不懂,以致大不悦,于是想就布局中标注写点自己的感想,谁知落笔之后就收不住了,觉得哪都想泼墨,干脆自由发挥吧,连标题也变成了三言两语,于是就有了本文,当然还是偏重于布局的。
7 o- j) F/ X+ v5 u( x* R6 s& X5 W2 z( u/ c6 x9 A+ P% Z$ B8 [7 V2 {
另外帖中难免出现纰漏,而且一家之言,仅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而已,如果能给生手一点小小的帮助,使老手温故而知新,给高手一个批判的舞台,就算没白费心思。$ w2 b) J7 X1 x7 l

* V0 W. l4 _- z+ N& ~谢谢各位捧场!# U* q2 j6 b" }4 F1 }6 H
9 S( S$ r; k/ a$ I3 n
---本文的原作者是zzsong--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26楼视口那一块
( M2 O) [/ Y: \! h( }0 I% j: n( L, F# O# v8 c6 V% b
视口线放在“DefPoints”图层当然可以,如果想放在特定的图层内,比如“VIEW”,那就用下面的程序,本程序有一个方便之处:可以在任何图层内建立视口,运行程序后它自然到不打印的“VIEW”层内。2 {% g# R) T8 |
. @( d4 L% y% H1 ]
  1. 3 z3 w1 Y; o9 `. h
  2. (defun c:test (/ sset sslen elist ename)
    . K0 g8 t5 }; I% S
  3.   (command "_LAYER"           "_M"    "VIEW"     "_C"      "8"
    $ M. N& f: x+ Y- z+ R8 }! K; W
  4.          ""          "_Lt"    "CONTINUOUS"     ""      "_P" 8 d: X# `( A1 }& D# ?7 E
  5.          "N"      ""       ""
    6 s/ v  O% P9 y2 T% o
  6.         )
    9 b$ Q5 i# _' T4 E0 a0 d
  7.   (if (= (getvar "TILEMODE") 1)
    & j1 b+ y# a/ J( v5 ^6 @3 e
  8.     (setvar "TILEMODE" 0)
    9 P) X( _3 ^1 E5 @  V
  9.   )
    / w  B+ E) J+ T9 G0 l
  10.   (setq    sset  (ssget "X" (list (cons 0 "VIEWPORT")))
    ( T$ r9 T. v- F) w" B5 x! K3 X
  11.     sslen (sslength sset)
    5 n% q; }% v2 L7 \
  12.   ) ; h" ?, O4 y, o/ W
  13.   (while (> sslen 0)   H' \: R9 D2 T2 d/ g) Z; q' y* m1 s
  14.     (setq elist    (entget (ssname sset (setq sslen (1- sslen))))
    , I2 N5 o* f6 u7 @/ B3 y
  15.       ename    (cdr (assoc -1 elist))
      a8 t2 a0 b" n" d
  16.     )
    * y9 A9 U4 Z" o7 x1 w
  17.     (command "_CHANGE" ename "" "P" "LA" "VIEW" "") 9 {2 L2 l( `! K6 S5 @
  18.   ) 5 a: l9 S( T$ U
  19. )
    9 Z( H7 |$ X* e
复制代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免责|隐私|版权|广告|联系|手机版|CAD设计论坛

GMT+8, 2025-10-2 21:31

CAD设计论坛,为工程师增加动力。

© 2005-2025 askc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